文物故事精品推介丨第四期《不觉辛苦乱离中》

发布时间:2025年05月15日

640 (3).jpg

观众朋友们:

大家好欢迎参观陈独秀旧居陈列馆,今天,我要为大家介绍的,是这样一幅油画。

大家请看,这幅油画上的人物,是陈独秀和他的妻子潘兰珍。油画左侧,是陈独秀在石墙院期间的诗作:

嫩秧被地如茵绿,落日衔天似火红。

闲倚柴门贪晚眺,不觉辛苦乱离中。

这首诗,是陈独秀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
 在写作之余或黄昏时分,陈独秀常常和妻子外出散步,与周围的村民摆一摆“龙门阵”。

陈独秀是安徽人,说着一口安徽方言,而当地村民呢,讲的自然是本地“土话”。在聊天时,看上去你来我往、热热闹闹,其实,也免不了连蒙带猜、答非所问,有时,还因为词不达意闹出笑话。在笑声中,陈独秀和村民们的感情也日益深厚。

虽然日子不宽裕,大家还是经常把自家种的瓜果蔬菜送给陈独秀夫妇品尝,有什么问题请教他这位“文化人”,他也耐心地一一作答。这样的交往,给陈独秀清苦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温情。

“不觉辛苦乱离中”,这正是陈独秀在受到江津人民的热情接纳和无私帮助之后,发自肺腑的感慨。

江津人以真情对待陈独秀,陈独秀也以厚谊回报大家。

请看这幅图画:在逢年过节之际,村民们往往慕名而来,请陈独秀为自家题写春联。陈独秀总是来者不拒,欣然挥毫。“向陈先生求一幅字过年”俨然成了石墙院的风俗。

如今,这个“老风俗”也迎来了“新面貌”。

每年春节,我们馆都会举行“文化大拜年”特色文化惠民活动,邀请多位书法名家来到石墙院,为周围的村民和现场的来宾免费书写春联。大家如果有兴趣,也欢迎届时光临,品翰墨之香、赏文化之美。

接下来,请大家看对面的展柜。里面陈列的旗袍,是陈独秀妻子潘兰珍的衣物。

这件旗袍做工普通,款式也谈不上惊艳但是,在当年偏远的石墙院里,它俨然成为了“时尚”的代名词,颇受大姑娘小媳妇儿们的喜欢,其中就有杨家的小女儿杨淑琴。

也许是知道了杨淑琴的心意,在她出嫁那天,潘兰珍捧着这件旗袍来到了她的房间,“小琴,你就要出嫁了,我和先生没有什么贵重的礼物,就把这件旗袍送给你。虽然旧了点,这是我最好的衣服,你穿上一定很漂亮!

接过旗袍,杨淑琴热泪盈眶。

大家请看,照片中间的老人,就是杨淑琴。

2003年,老人特意从成都赶回江津,将珍藏了几十年的旗袍无偿捐赠给了我们馆,而她唯一的要求,就是让更多的人,知道这件旗袍的故事。

如今,这件旗袍就静静地躺在这里,向大家诉说着陈独秀夫妇和杨家人,乃至与江津人民的深厚情谊。

这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,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,正是它,让陈独秀最后的岁月“不觉辛苦乱离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