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夏的清晨,一阵百灵鸟般清脆悦耳的童声打破了独秀书苑的宁静……
6月8日,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,陈独秀馆开设“情浓端午·传承文明”传统文化课堂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活动,来自江津区四牌坊小学、几江实验小学、五举小学的师生、文化志愿者等50余人参加活动。
本次活动通过“讲故事”传承爱国主义精神,“学手艺”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创新红色教育场馆“传帮学”形式,让爱国主义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,让传统文化精髓代代相传。
“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……”宋群老师从爱国诗人屈原讲到革命先辈,从端午节的由来、习俗讲到华夏礼仪文化,一个个精彩的故事,一次次标准的示范,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。她们端正地坐在“书桌”前听得全神贯注,不时地举起小手提出疑问,或抢答问题,亦或是练习行礼姿势,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时而沉重凝思,时而笑逐颜开。
在手工教学环节,手工老师、师长、志愿者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制作香囊、包“富硒粽子”,过程虽然辛苦,但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,兴奋地欢呼雀跃。并以传统礼仪向“老师”们行礼致谢,送上亲手做的香囊和粽子,长辈们以“新青年”笔记本作为回赠,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、勇攀高峰,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。
陈独秀馆讲解员带着“小游客们”步入展厅,认真参观学习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建党史,一种“古往今来”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,无形之中把传统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。
这次活动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外课堂,又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,更是创新形式的馆校共建。通过参加活动,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做尊敬师长、热爱祖国,听党话、跟党走的好少年,立志勤奋学习,长大后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。
在建党百年之际,陈独秀馆将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讲好党的历史,讲好英雄和革命先辈的故事,秉承着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理念,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之情、砥砺强国之志、实践报国之行!